建发新兴投资联合母基金周刊 成功举办「长三角母基金交流会」
新资讯
2020-08-04
母基金周刊 建发新兴投资
建发新兴投资上海办公室位于上海建发国际大厦18层,位于美丽的黄浦江畔,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建发新兴投资秉承“价值型LP”定位,践行“专注新经济,共创新价值”的投资理念,支持优秀的GP合作伙伴,携手帮助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助力国家产业发展升级。
2020年7月30日下午,在上海建发国际大厦18层,由建发新兴投资和《母基金周刊》共同举办的“2020长三角母基金交流会”隆重召开。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与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让股权投资市场也显得迷茫。而新基建概念的提出,让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找到新的创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之下,多位政府领导、投资人、行业资深人士齐聚长三角母基金交流会与建发新兴投资共讨股权投资全新业态。
(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致欢迎辞)
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表示,“任何行业,避免不了潮起潮落,投资人更应该有稳定、坦然的心态面临跌宕起伏。对于投资人而言,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确定,需要有定力和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穿越周期和表象,寻觅根本逻辑。当然,能够顶得住波动,做企业应该要追求能赢,坎坷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不能一直跨不过去。”
(杨浦区投资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桂静华)
杨浦区投资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桂静华在宣讲中,详细介绍了杨浦区的整体概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人才储备以及政策支持等,包括发改委的地区总部、金融办的科技金融、科委的区块链等政策支持方向,表明了杨浦区金融业发展迅速。
(超级对话)
在“超级对话”环节中,王文怀提起投资钟鼎的理由:“建发集团的供应链运营业务起身于1980年,经历了四十年的行业周期,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物流、商流面临前所未有的极大改变,我们希望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对抗周期和应对变化。通过母基金策略,在供应链领域,我们选择了钟鼎。因为钟鼎严力一直都非常关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相比国外,国内供应链效率的提升空间很大,再加上互联网的叠加效应,提升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这是我们从产业角度的理解。”
此外,王文怀还讲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我认为每一家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都无法百分百完美,一定存在缺陷和不足。我们在做投资和选择GP时,更关注对方的主要特点。严力总经常复盘,思考底层逻辑,在尚未与他面对面时,已听闻他凡事讲逻辑,求真知灼见的风格。在这个层面上,我很认可,我们做投资的,应该去研究是什么底层逻辑和根本动因推动事物的发展。虽然,我们俩在表达方式和表达风格上各有所偏好,性格爱好也各有所向,但反而形成一种互补的视角和合作。”
钟鼎资本创始合伙人、CEO严力表示,“在困难的时候,好的LP总是会坚定的相信和支持你。GP和LP之间需要长期的友谊。而建发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机构,他们在和我们合作的过程当中,挣到了产业的钱,也用好了产业的杠杆。他们有很强的底蕴,在投资中帮忙不添乱,没有要求我们推荐项目,总是主动选择跟投的项目。他们有对供应链的底层理解,也有自己的产业视角。而我有投资视角的理解、互联网人的理解。我们视角可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拼图会更加丰满。”
(PANEL1 2020母基金大趋势)
在专题论坛“2020母基金大趋势”中,《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兼CEO陈能杰担任本场专题论坛的主持人,上海科创基金执行副总裁孙欣、普洛斯建发股权基金总裁张俊才、创业接力集团合伙人董若愚、黑盛控股高级合伙人高源、中宏保险股权投资主管洪瑶、诺基亚成长基金合伙人葛瑶参与本场讨论,他们分别分享了之前工作的复盘,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普洛斯建发股权基金总裁张俊才对于未来募资的看法,还是持乐观态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保险资金出台的一些新政策说明之后保险资金在全域上的配置会越来越多;第二方面,2010年左右,大型国企在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设立的母基金,由于各种原因,资金没有回流;第三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也知道通过基金的方式能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
黑盛控股高级合伙人高源表示,“上半年,黑盛的S基金接触了很多GP,但模式有一些被动。国内的S市场尚未找到一个体系化的、可信的平台,让S基金与优秀的GP进行高效地对接。”
中宏保险股权投资主管洪瑶则表示,“S基金市场需要系统的培育,中国现在这个阶段应该会有一定市场需求,在供给端有一些系统性的机会,但要做好还是很有挑战。”
诺基亚成长基金合伙人葛瑶进一步说道,“我们整个策略在私募股权市场上的配比,欧洲和美国他们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其S基金的策略配比差不多在7%-8%左右,而中国也就只有0.3%-0.5%,所以S基金在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
创业接力集团合伙人董若愚补充道,“母基金的管理人也要发挥自己的价值,比如挖掘一些市场上可能不那么显眼、宣传比较少、但业绩非常突出的、偏黑马型的基金”。
《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兼CEO陈能杰总结道,“政府做基金也要想好它的定位,目前只有我们国家是愿意相信复利的,且愿意重新参与长周期母基金的发展,市场上的长钱才能更有信心形成。”
(PANEL2 后疫情时代的投资策略)
“后疫情时代的投资策略”专题论坛,由建发新兴投资副总经理李岩主持,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厚纪资本合伙人刘贵进、川流资本创始合伙人时雪松、临芯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亚军、云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熊焱嫔参与对话,他们各自分享了后疫情时代的投资策略。
云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熊焱嫔表示,“未来一到两年,很多企业的估值会重估。今年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叠加国内经济内循环经济的主线,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剧,孕育着十年难一遇的巨大的机会,我们觉得当下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时间点,也在抓住布局科技创新领域的机会。”
川流资本创始合伙人时雪松则表示,“中国经过过去十年的技术积累,一些具有高技术壁垒、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真正可以称为新材料的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会越来越多。未来资本市场可能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龙头企业的估值溢价会明显提升。”
临芯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亚军分享了自己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投资感受:“特朗普制裁一次,半导体就涨一次,我们投了中微,当时投的时候不到100个亿,现在市值已经超过1000亿。贸易战对集成电路是一个催化剂,对一些企业产生了影响,但是也把芯片国产替代的机会带出来了。”
厚纪资本合伙人刘贵进表示,“关于投资策略,我分享两点。第一,科创板的高估值在于标的的稀缺性;第二,作为投资机构来讲,在这样一个外部的客观环境下,我们如何去选择自己的投资策略?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比如擅长判断企业从1到10成长,以及在二级市场上发现价值投资,所以我们也会慢慢往这方面去强化自身的优势。”
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补充道,还是要把科学、科技和市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中国登陆科创板其实还是难的,但如果这个公司做得好、前景好,我相信市场还是会继续支持的。有了社会资本的支持,它能够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建发新兴投资副总经理李岩最后总结:“不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二级市场环境的改变,好的资产依旧是我们穿越各种周期最大的抓手。对于在座的各位LP来说,GP也是我们要找的核心资产。”